“兼葭苍苍,白露为霜”——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将至,昼夜温差在这一节气达到一年中的巅峰。中午还觉得热意不减,而早晚却已经有了秋天的凉意,此时也是“一场秋雨一场寒”的体感最明显之时。
然而,这个有着诗意名字的节气,却暗藏健康的挑战。白露时自然界的阳气进一步收敛,阴寒之气渐长,冷热交替,空气干燥,容易遭受呼吸道疾病等健康问题的滋扰。中医认为,白露时节养生重点应从处暑的“收”转向“防”,防寒、防燥、防外感,成为守护健康的三大关键。
保暖御寒,护住关键“门户”
温差是健康的首要“敌人”,但是保暖不意味着把全身裹得紧紧的,而是需要有的放矢,重点关注需要保暖的身体部位。颈部、腹部、足部是三个需要严防死守的“门户”。
护颈:颈部有风池、风府等穴位,都是“风邪”入侵的门户,尤其外出的时候要做好保暖,可以换上高领衣物或者加一条丝巾,避免邪气直袭。
暖腹:腹部受凉易导致脾胃虚寒,引起腹痛、腹泻等不适。晚上睡觉的时候务必盖好腰腹,阴雨天气可以加一件背心或马甲,呵护脾胃阳气。
暖足:俗话说“寒从脚起”,双脚离心脏最远,最易受寒。所以白露节气后,最好收起凉鞋,穿上透气舒适的棉袜,睡前可用温水泡脚至微微出汗,促进血液循环,驱散一天寒气。
饮食温润,健脾益气防秋燥
白露燥气渐显,但不同于处暑的“温燥”,此时气候更偏“凉燥”。饮食应在润燥的基础上,增加具有温养效果的食物,避免生冷寒凉。比如早上可以来一碗热腾腾的山药小米粥或红枣南瓜粥,既能温养脾胃,又能补充津液,是应对凉燥的绝佳早餐。
水果方面也要选择桃子、桂圆、山楂等温性水果,有益气血,而秋梨虽然属于凉性,但具有润肺去燥的功效,也可以适当食用,体质偏寒者建议隔水蒸熟或冰糖炖煮后食用,以中和其寒性。
应对外感,散寒清热需及时
昼夜温差极大,人体调节若跟不上节奏,极易感冒,或出现“寒包火”(外寒内热)等复杂情况。因为白天温度高,毛孔会打开以散热,晚上降温后毛孔本该闭合保暖,但白露的温差比较“任性”,白天热得毛孔大张,晚上突然降温,毛孔来不及关上,寒风就像没打招呼的“小偷”,顺着毛孔钻进身体;同时白天的燥热还没散,就形成了“外有寒气、内有热气”的“寒包火”情况,导致人们出现发热、咽喉干痛、咳嗽、乏力等感冒症状。
此时,可选用具有清瘟解毒、宣肺泄热功效的中成药连花清瘟来缓解症状。该药由连翘、金银花、广藿香等13味纯中药组成,可以宣肺解表,清解内热,有效缓解因感冒引起的发热、鼻塞、咽干咽痛等多种不适症状。其组方中的大黄可以起到通腑泄肺、清肠安肺、清泄肺热的作用,可以更快地让体内毒邪从肠道排出,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;红景天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,加快感冒康复。
睡眠运动,顺应天时养阴精
白露节气还应顺应“秋三月,早卧早起”的养生原则。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,早起以使肺气得以舒展。
运动方面应以微微出汗为宜,可以选择慢跑、太极拳、健步走等比较舒缓的运动。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,否则会过度耗伤津液与阳气,反而降低抵抗力。
白露是进入秋天的门槛,养生之道,在于一个“防”字。防住早晚的寒,防住空气中的燥,才能防住乘虚而入的病邪。细心呵护,科学调养,方能安稳度过这个温差最大的时节,迎接天高云淡的金秋。
声明:发布该信息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。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,仅供读者参考。
责任编辑:李 震
富豪配资,配资实力证券配资门户,乐配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