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工人要快乐
精工集团的产品布局呈现稳定的三连击:Seiko、Grand Seiko、Credor,这三个品牌几乎完美覆盖了千元到十多万的宽广市场,前两个更是手表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存在。只不过这个密不透风的布局里一直欠缺一块重要的拼图——两万元级市场。
两万元级市场是值得放弃的吗?那是绝对不可能的,两万元的表是广大工薪族能心满意足的游乐场,帝舵在这个级别获得了巨大的成功,浪琴证明了在这里好好干真的会收获长久的品牌声望。别忘了,这两个品牌还在继续向上攀登,两万元级市场很快就会出现真空,机会来了。2022年,精工复活了沉寂多年的“King Seiko”,希望弥补“Seiko”和“Grand Seiko”之间的衔接问题,2024年的复古作品KS1969果然以23,900元的标价成为 Seiko 品牌极其高端的常规产品。
精工KING SEIKO KS1969自动腕表
SDKA021
表壳:精钢,密底
尺寸:39. 4毫米 ×9.9毫米
防水:50米
机芯:6L35 自动机芯
动储:45小时
振频: 28,800次/小时
表 带:精钢表带
售价:23,900元
品牌想打入这个市场的心情已经毫不掩饰了。问题就是,KS1969 是真的有能力在这里站稳脚跟,还是盲目定价自毁前程?今天我就想聊聊这个。
01
60年代的精工双璧之一
任何有经验的爱好者都能一眼看出 KS1969 的年代感,它每个毛孔都透露出昭和男儿的气息,“团块世代”成为社会中坚力量后每天面无表情地挤地铁时,手腕上缠绕的表款就应该是这种味道。
1973年日本航空入社仪式
你的第六感没有忽悠你,这块表以高还原度重新演绎了1969年 King Seiko 的正装表“45KCM”。那块作品的薄片式鲍鱼壳成为 King Seiko 让人印象深刻的设计之一,搭载的 Cal.45 以36,000次/小时的高振频、以及在天文台大赛中的优秀成绩著称。而目前的新款在视觉元素上是相当忠实于原作的,机芯理所当然地换成了现代版本——2018年推出的精工最薄机芯 6L35。值得一提的是,贵朵在 Locomotive 上采用的 CR01 机芯就是 6L35 的改版,而 Locomotive 售价是89,000元。
45KCM
“还原度极高”是我可以现在就给你的结论,当然,还原一块无名之辈,和还原一块名门之后,腕表的最终价值会天差地别。所以“King Seiko 的名作”是什么很厉害的存在吗?那要看你怎么理解了。King Seiko 是品牌在祭出 Grand Seiko 的一年后,作为后者的竞争对手而推出的独立品牌,他们的背后分别是精工仅有的两大制表工坊——1960年諏訪精工舎推出了“Grand”、1961年第二精工舎祭出了“King”。目前能搜集到的资料都说,这两大品牌当时齐头并进,都在进攻天文台大赛、都在研发高振频机芯,并没有谁能压过对方一头。但他们的争斗只延续了大概十年,就被外部因素中断,因为业界已经出现全面转向石英机芯的趋势,“King Seiko”就此暂时退场。
所以从情感出发,我偏向于 King Seiko 的历史价值和大家相当熟悉的 Grand Seiko 是一时瑜亮,不会因为前者目前是入门品牌“精工”旗下的,而把它放在逊于 Grand Seiko 的位置上看待。假如你的预算撑死只有一万、两万,买个 Grand Seiko 的石英款又心有不甘的话,那 King Seiko 既恰好能让你畅快地在机械表上花光每一分钱、不留遗憾,还给到了足够敦实的品牌底蕴。不管买表预算是多少,情绪价值都应该被照顾到。
当然,King Seiko 的标价也不是什么品牌大发善心、想和表迷们“交个朋友”。从这块表的实际体验来看,定价符合事实——它有越级的质感,但规格上存在明显的缺憾。
02
遗憾之后的各种满足
先说缺憾。一块标配钢链的三针腕表,防水止步于50米,这点确实让我泄气。它几乎拥有了可以堂堂正正作为全天候腕表使用的一切条件,结果洗手、下水时要小心一点。防水100米是个门槛,”50米“和”100米“是明晃晃的、在消费者面前毫不掩饰的数值差距,对购买冲动影响极大。我不知道9.9毫米的表壳里是否没空间容纳更多防水圈了,如果是的话,倒也情有可原。
另外,6L35 机芯的45小时动储、-10/+15秒的日差只能说是稀松平常。两万多的表,最棒的已经做到比 COSC 标准还高。二十万的表在拼故事、拼文化,两万的表反而得要拼精度。虽然听上去倒反天罡,但这就是行业现状。
上面两个缺憾都是在你扫一眼规格表的时候就能发现的,真实得有点刺眼。但拿到实物以后,它用其他方面的精彩表现弥补了这些不足。
首先别被它39.4毫米的直径唬住,镜面鲍鱼壳的设计非常别致,让我下意识地用全新的方式来感知它,我觉得腕表好像只有表盘这么大,“37毫米”才符合我的感官。它上手后是复古的,而且很有趣,镜面不断反射周围环境,表壳美轮美奂。同样的感觉我只在真力时 A3642 上体会到过,通透动人,但 A3642 卖五万多。
有人会担心大面积的镜面抛光会让划痕无所遁形,但我对此一向毫不关心。KS1969 的镜面唯一让我有点困扰的是,它很容易粘指纹,而且一目了然,要经常擦一擦。
原本我担心表壳边缘太薄、可能磕碰一下就很容易出现缺损,看图片确实给我这种印象,但拿到实物就非常安心了,边缘厚度足够,健康饱满,倒圆角的存在让它不会锋利割手。
况且边缘的梯度让腕表看着很“服帖”,表壳像是表链的自然延伸,没有平地起高楼的突兀感,漂亮。
再说盘面,这块绿色款是同时发布的 KS1969 里我最感兴趣的一块,它的纹理、它的烟熏渐变,都很奥妙,实物更是惊艳。低饱和度的绿,是文青喜欢的味道,盘面的纹理做得比较“锐”,高峰和低谷刻画得非常明晰。整个质感是哑光的,就像一张纸,它摒弃了一切塑料感、甚至不像是压印出来的迟钝效果,相当高级。
纹理主要负责质感和颜色的表达,时标和指针的抛光水平在这里被强烈凸显出来,它们闪烁的光芒我认为并不比钻刻逊色多少。12点的“箭羽”时标,明眼人都能体味到日本传统家纹的趣味了。
和时标一起闪烁的,还有表链。这次的13链节表链属于不太上照的类型,看图感觉年代感太强、略老气,实际上质感是5万元内排在第一档的存在。这种质感来自于光泽度,不知道 Seiko 在表面用了什么工艺,哪怕是缎面拉丝的位置也有强烈的反光效果,十分润泽,一看就是高质量打底的作品。然后中间再交叉置入镜面抛光的链节,闪起来更是动人。
如果你连米兰带都能够接受,那这条表链更是你的菜——它复古风格堪比米兰带、因为链节够多所以佩戴感也不比米兰带差太多、质感更是远远强过米兰带。在复古表链里,这条是相当高水准的一条。唯一缺憾是没有快拆,其他无可指摘。
表背放一张图大家体会下,个人感觉还不错,只是“盾”型logo拧得有点歪。不知道会不会引起某些人的强迫症?
我戴了一周,每天主动上链的话,误差+2秒。但网上也有很多人反映他拿到的就没那么准,所以做好日差-10/+15秒的准备再入手。
03
站稳脚跟,还是自信爆棚?
KS1969 给我相当复杂的感受,特别是假设“到底谁更适合它”的时候。一方面,它很衬那些职业生涯刚起步的银行职员、或者追求低调隐蔽的衙门科员,它确实有一股“班味”。特别是白盘款,不需要你是表迷,你也会理解这种复古的品质感。但换个角度看,这种复古也是可以被大胆利用的,比如像我这样夏威夷花衬衫+短裤+皮靴的情况下,它就是满分的配饰。KS1969 和古着是绝配,它的复古是光芒闪烁的,如果你类似的气场十足,它就很对你的脾性。总之,要么商务严肃、要么复古休闲,它最适合两种比较极端的情况,越极限它就越有味道。
同时推出的三个颜色,另外还有一块冰蓝盘的限量版
这块表最欠缺的地方其实都写在规格表里了,防水和机芯日差明明白白写在那儿,如果有人会考虑这一块的话,那这两点可能是掏出23,900元最大的障碍。但只要把它拿到手、把表膜拆光,好好体会一下,它接下去慢慢呈现的都是意料外的惊喜,不会后悔。
KS1969 有能力靠23,900元的价格站稳脚跟,还是盲目定价自毁前程?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就有点问题。不买的人在看参数时就已经确认它不值,买了的人觉得它额外给到了满满的惊喜,没有人会认为它“正好”值23,900,这个定价永远停留在官网的页面上,只是一个数字而已。
张工
球迷、摄影票友。周六在街头神出鬼没
表态互动
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
点击下图 加入「表态网读者沙龙」
富豪配资,配资实力证券配资门户,乐配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